"/> 关于组织开展中新合作学院院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通知

关于组织开展中新合作学院院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通知

发布者:中新合作学院信息安全责任人发布时间:2018-03-02浏览次数:1500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深入实施辽宁省“教育国际化推进进程”,进一步深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经研究,中新合作学院决定开展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育人为本,紧紧围绕我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在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进课程考核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育教学评价、创新创业教育以及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强化党建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遴选一批特色鲜明、受益面广、具有较强推广价值的教学改革项目进行重点建设,力争形成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引导和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本科教学工作科学健康发展,并为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二、改革目标

通过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建设适应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师队伍、教学资源和质量保障体系,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和竞争的能力,不断提升我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我校国际化办学和高质量人才培养服务。

三、立项原则

1.重视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借鉴国外高校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按照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并取得明显成效。

2.重视教师及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3.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政治、党建和学生管理等工作模式的创新,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和学生管理在提升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过程中的作用和有效实践路径。

四、改革内容

1.创新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思想道德与政治教育、党建以及学生管理等工作模式。在注重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坚持立德树人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直面国际化、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澄清认识误区,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切实发挥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生管理工作在提升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过程中的作用和有效实践途径。

2.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熟悉国际惯例,具备在跨文化环境下交流、合作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培养目标要体现国际上该领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要求和最新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和行业商会要求,既符合中国实际和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又凸显国际化特色明确、清晰且合理可行;培养要求反映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人格等内容,注重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能够满足学生未来工作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具有可操作性。

3.国际化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注重学科间以及学位课程学习和职业训练的融合,能够为国际专业认证、评估或学生考取国际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支持,在公共基础课程中增加国际化教育方面的内容,在选修课中开设区域研究等课程,同时使课程体系在选修课程比例、学分计算、修读要求等方面与世界大多数国家通常要求保持一致,力争做到具有国际可比性。

4.国际化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体现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要体现国际准则和国际化的人才培养要求,立足于课程的国际发展趋势和中国实际,体现灵活性、多样性、创新性,能够突破文化差异的障碍,吸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5.国际化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融合该领域国内外理论体系要求,并反映最新研究动向和专业实践,要关注国际上本学科、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动向和专业实践,及时将最新研究成果补充到课程内容中;积极使用、编写和出版具有特色的国际化教材,课程内容与国外大学相同或相近课程可比性较高,注重融合职业工作任务的要求,开设专门国际化课程或增加国际化教育方面的内容。

6.国际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借鉴国外教学组织形式、方法,改革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学生考核等各个环节,教学模式设计体现国际化教育、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促使学生能够广泛参与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教学手段、方法多样化并对课程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形成支撑作用;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与国外大学较为一致;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形成各类国际化的素质和能力。

7.国际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学术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实践教学能够较好地体现企业要求和行业商会标准;实践课程学时和学分数设置、实践时间安排较为合理;专业实践指导教师配置合理;有适应国际化课程体系要求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与相关国家的学生进行研讨与交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到海外实习,使用多语种培养熟悉外国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人才;结合中新合作学院学生的实际,针对不同层次和特点的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适应国际化竞争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8.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建设。制定明确的国际化战略和目标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明确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制度,师资培训国际化程度高;实施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的国际化,以保证课程体系国际化;教学管理方法和设施比较先进,有一支熟悉国际通行规划的教学管理队伍;制定完善的学院和专业质量保障体系,体现国际化教学特征,质量信息来源广泛,质量控制标准合理可行,健全评价结果反馈制度和奖惩措施。

9.国际化的教学资源。课程性质允许的课程能较多使用最新外文原版教材并使用外语授课;重要课程资源网络化比例较高;重要教学文件使用英文比例较高;国际化主题课程选修比例较高。

10.国际化的教学团队。鼓励中方教师与外方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和多门课程教师组成课程组,共同探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

五、项目经费、范围及期限

1.设立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两类。课题经费由中新合作学院提供。

2.选题应依据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有关要求,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中新合作学院的实际情况,重点在人才培养体制、模式、途径、方式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突破。申报者可参考《2017年中新合作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指南》(见附件1)进行选题,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题目。

3.项目研究期限一般为两年。

六、申报条件

1.凡在我院任课的主讲教师、助课教师、相关工作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均可申报。

2.项目负责人应对所申报项目的相关问题、国内外教学改革研究动态、我国高等教育相关政策、改革趋势等有一定了解和把握,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经验,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3.项目管理实行负责人制,每位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1个项目,项目组成员不超过5人(含主持人)。

七、申报及结项要求

1.本次申报以个人申报为主。

2.学院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复评,通过复评的将参加学院组织的专家评审,以答辩的形式对申报项目进行现场汇报(采用PPT形式,时间不超过5分钟),学院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确定立项项目。

3. 项目获批后,项目组应扎实开展相关研究及改革工作,争取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预期成果形式可以为教研论文、出版教材等多种形式,其中中期检查时应完成预期成果的50%左右。结项时须公开发表1篇以上高质量教研论文。

八、申报材料及时间安排

请各单位于201842日下班前将《中新合作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附件3)一式2份、《中新合作学院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报汇总表》(附件4)一式1份报送至中新合作学院办公室,以上材料电子版发送至lby@dlou.edu.cn

联系人:李博雅     联系电话:0411-84763216


附件1:2017年中新合作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指南.docx

附件2:中新合作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doc

附件3:中新合作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报汇总表.xls